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

不要再灰色了

還記得小時候,腦袋裡的思考模式總是非白即黑,就像是卡通裡的劇情一樣,總是很明顯的分成好人跟壞人。後來應該是某位老師說到,人生不是黑跟白,有許多灰色的空間。一開始不太知道那個意思,後來逐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群後,總算有點感覺到有許多因素,會造成思考模式的差異,間接導致對於價值判斷的差異。在正常人格下,對或錯的關係通常是明確的,但是對或錯的分界線,會因為個人對於價值判斷的差異,而有明顯的差異。

最近看到社會上、政治上的事情,有百般的無奈。中央政府眼中為了它所謂的大局,努力的要去討好某些國家。在某些人眼中那是賣台,有些人認為是不得不的妥協。地方政府說為了維護公共安全而強拆的民宅現場,變成了違規停車場。學童割喉案後啓動了校園安全維護,做了一陣子後又回到原點。政治的事情太多太複雜,灰色地帶太多,但是正因為如此,我們需要對於每一件事情,找到一個回適的對應方法,並且實踐這個對應方法。但是光這樣,似乎就做不到了。當決策者在決定事情時,在執行決策時,想到的是「選民」還是選票?是「選民的生活」還是「個人的名聲」?

所以我慢慢的開始懷疑,太大的灰色空間,是不是太不應該了?柯市長是真的讓我見識到,什麼叫做黑白分明。不是說不能有灰色空間,但是法律上不能有,民主是建立在法治上,如果法治不可靠,民主就會出現破口,社會的信任就會受到挑戰。為什麼我們不相信政府?因為政府不依循它所制定的法律來執法,因為當他說「我們要深切的反省」後,主事者或處事者的態度依然不變。

當我在遵守交通規則時,最痛恨有人不管是嘲笑或是讚美我。守法、遵守交通規則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吧?當我在澳洲時,有件事情我印像很深刻。我們常說行人優先,在澳洲我真的可以體會到何謂行人優先。在台灣的停車場行走,「人很怕被車撞」,我們要左顧右盼,看到車子過來就趕緊讓道。在澳洲可不是這樣,在停車場內我不擔心會有車撞我,因為開車的「很怕撞到人」,我看到所有的行人幾乎是很放心的走路,車子看到人要過車道就會停車讓行人先走。不只是停車場,即使在馬路上也是。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要過馬路時,那是一個雙線道馬路,我過了一半時看到有來車過來,所以停下來要讓車子先過(在台灣應該都是這樣吧!)結果那台車卻停了下來,駕駛揮揮手叫我們先過。這種「駕駛揮揮手叫我們先過」的狀況在風景區的小路不只一次發生,但是發生在雙線道的馬路上,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。那是一種真正「行人優先」的思考模式。

當我們敬佩外國人守法、有禮讓的美德時,我們讚嘆了兩聲,並且反過來諷刺了台灣自己人。但是之後呢?是學習人家好的事情呢?還是說民情不同,台灣有台灣的玩法?
遠在天上的頭,有空記得回來看看喔